歷史上的信用貸款

早在3000年前西亞美索不達米亞地區,蘇美爾人的古代文獻記載了最早的信貸記錄,當時的形式是糧食借貸時以數量計數,還有一種是以借貸金屬的重量做為計量標準,原始社會是用實物做為信用貸款,當時也許並沒有成熟的貨幣,而直接進行有償還要求的暫時轉讓。比如借出耕牛、鐵具甚至小塊田地,用完之後,除了歸還原物,通常會附加一些表示感謝的饋贈,或者承諾對方可以向自己借別的東西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是農業社會的潛規則,信用跟人格是劃上等號的事。有句話說:「借錢給別人,借出去的是感情,還回來的是無情。」這是被猶太人奉為經典的智慧之書《塔木德》裡的經典話語,信用貸款考驗人性的善良還是惡劣的根性,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好人壞人己然不重要,純就風險和制度去設計信貸管控,並能獲利。

 

George&Mary信用貸款風暴

現代的信用貸款始於1958年,美國銀行(Bank of AmericaVisa國際卡組織之前身)發行了第一張具有循環信用貸款功能的信用卡BankAmericard,之後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, AMEX也開啟了簽帳卡業務。而台灣在1999年由萬泰銀行發行台灣第一張現金卡「George&Mary喬治瑪莉現金卡」,以臺語的諧音「借錢免利」命名暗示,讓許多天真的人以為撿到槍,開始只借了20多萬,最後卻滾成100多萬,結果以卡養卡悲慘度日,估計超過80萬人淪為卡奴。2005年成為社會不定時炸彈卡債風暴引爆點。估計2021年我們的刷卡金額超過3兆元的創歷史高峰,不用帶現金,甚至可以分期付款和預借現金的消費模式,己成為生活日常。不過使用不當,很有機會會淪為卡奴,甚至信用破產。

 

創造財富自由的小額貸款

隨著貨幣信貸發展,濫用信貸和侵害行為也多了起來。對貨幣信貸的限制,既涉及信貸主體,也涉及利率標準,核心就是控制風險。而小額貸款是利用非常小額的錢借給急需要現金的朋友,通常借款人缺少抵押品或可驗證的信用記錄。現代小額信貸通常被認為起源於1983年在孟加拉國成立的格萊閩銀行。讓貧困借款人可以有穩定的就業或創業機會,隨後許多傳統銀行也引入了小額信貸,聯合國更在2005年宣佈為國際小額信貸年。截至2012年,小額信貸在發展中國家得到廣泛應用,並被譽為“作為扶貧工具的巨大潛力”。事實上德國的信用合作社才是真正應用小額貸款給社員,幫助農民走出赤貧的環境。諸如雷發巽銀行百年來就是用這種精神傳承到現在。小額貸款最便利的方式是撥款速度很快,不必經過漫長的審核過程,申請資格也較寬鬆,可貸額度主要看客戶信用及收入,無擔保負債如信用貸款、信用卡、預借現金等等,不能超過月收入DBR22倍的限制。善用小額貸款可創造更多財富自由的機會。